韩系车在华业绩逆势攀升,这是真正回暖?

  • 汽车 • 2018-09-14
  • 来源:第一财经
  • 作者:权小星
  • 浏览:775
  • 评论:0
作为韩系汽车的“老大”,现代汽车在2018年第二季度的回暖趋势较为明显,据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发布的2018年中期报表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现代汽车在华的合资企业北京现代的净利润达332亿韩元,相较于上一季度的净利润213亿韩元有较为显著地提升,而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实现了由亏转盈的大转变,引领了现代汽车总部的增长态势。
目前,虽然中国车市整体不尽如人意,但韩系车企在华销量逆势上扬。近日,现代、起亚等韩国各大车企纷纷披露第二季度的报表,对外公布其销售情况,现代和起亚两大汽车品牌在华的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回暖。至于韩系汽车在华销售为何回暖,业内持有不同的观点。

北京现代重回前十

作为韩系汽车的“老大”,现代汽车在2018年第二季度的回暖趋势较为明显,据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发布的2018年中期报表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现代汽车在华的合资企业北京现代的净利润达332亿韩元,相较于上一季度的净利润213亿韩元有较为显著地提升,而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实现了由亏转盈的大转变,引领了现代汽车总部的增长态势。

同时,北京现代在华的汽车销售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为38.98万辆,相较去年同期上升26.2%,而同期现代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增幅仅为4.5%。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8月北京现代的出货量为63066辆,市场占有率为3.63%,占据国内乘用汽车销售排行第七名,连续两个月稳居前十宝座。而在去年同期,北京现代的名次是第12名。

中国市场领跑了现代汽车全球市场的增长,同时,也为现代汽车提供了实现年初销售预期的可能性。此前,北京现代曾在年初提出,2018年在华销售90万辆的目标,这一数值占据了现代汽车在全球销售预期的近四成。

“如果只看去年报表,我会认为,现代汽车做出的这种预测和目标纯属天方夜谭,不过,当前看到北京现代的报表,我们突然看到了韩资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事实上,是否达到90万辆的数值,倒显得不重要了。”多年研究韩国汽车企业的韩国高丽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金东源(音译)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如是说。


东风悦达起亚“戏剧性”回暖

同为现代汽车集团旗下起亚汽车的合资车企,东风悦达起亚的表现更是富有戏剧性。

据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发布的2018年中期报表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起亚汽车旗下的东风悦达起亚净利润达到32亿韩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则是净亏损1818亿韩元。

同时,东风悦达起亚在华销售情况也有极为明显的改观。今年上半年,东风悦达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为17.23万辆,相较去年同期上升32.9%,而同期全球市场的出货量增幅不足个位数。

金东源谈到,虽然2018年上半年的财报仍显示净亏损184亿韩元,但相较2017年上半年亏的2164亿韩元,已经是太戏剧性了。

与此同时,现代·起亚品牌汽车在美国的销售情况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根据本月6日发布的2018年8月美国全美汽车出货情况显示,现代汽车在美国的汽车出货量相较去年同期上升6%,起亚汽车在美国的出货量则相较去年同期上升1%。

近日,韩国现代起亚汽车集团在发表了这份财报以后,受到中美两大市场销售情况好转的影响,市场反应强烈,首尔KOSPI股指的现代汽车股价立刻全线上升。

“乘虚而入”还是战略转变?

针对韩系车为何在中国市场转暖的背后,业界人士有不同的思考维度。

金东源认为,以现代、起亚汽车为代表的韩系车在华销售好转的背后,主要源自竞争对手的不振,以及韩系汽车“乘虚而入”的促销措施。

“我们不难看到,近期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出货量有所下降,尤其是定位相似的长安福特、长城汽车等合资和自主车企销售情况总体有所下滑,而北京现代以及和北京现代处于直接竞争关系的日系企业东风日产的销售情况略有好转。与此同时,北京现代在暑期集中对ix35、朗动、悦纳等部分车型进行较大幅度的促销,这一系列因素直接推动了韩系,尤其是现代汽车在华的销售好转。”金东源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

同时,他还指出,依靠一时的促销措施,以及竞争企业的弱化所获得的市场地位,很难从长期角度对于韩资汽车企业在华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同时,我们需要看到的是,韩资车企的出货量于9月份开始产生下跌的趋势,而随着9月~10月,中国汽车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旺季,以及市场竞争激烈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仍存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下半年韩系车企所走的路,是否还会依旧顺利。”

不过,在韩资车企战略部门工作的业界人士金先生眼中,他无法认同“短期回暖”的说法。他认为,韩系汽车的逐步转暖,需要归功于韩系车企的战略转变,开始产生了预期效果。“可以说,正是韩国车企在逐步丢失中国市场以后,所做的亡羊补牢之举,在如今开始显现效果,并成为日后拉动韩国车企继续创新的源泉。”

韩资车企正在调整组织架构和销售战略,以此改变在中国市场的颓局。“此前,根据韩系车企的惯例,针对海外市场并在该国的厂房生产的汽车,基本都会向该国单独进行销售;不过,考虑到位于中国的汽车厂房的启用率仍然有限,我们将考虑将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并在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跳出必须要在中国销售的局限性,着手考虑向其他国家进行出口的可能性。”金先生称。

对于韩系车回暖,韩国业界人士提出不同的声音。

一位业界人士认为,韩系车需要在华准备“决一死战”,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以及产品的研发层面,为重新夺回市场的主导权做准备。

这位曾在韩国车企工作多年的业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韩国车企此前在中国市场销售不振,虽然会有种种原因结合出现,但最重要的还是产品与定位的自身问题,尤其是韩系汽车无论是在价格、定位、涉及还是款型,均无法在竞争企业面前占据较大的优势;同时,韩国国内进口汽车销售量的增加,以及现阶段虽然更多集中在商用汽车上,但比亚迪、申龙、北汽等中资车企均通过不同方式,开始敲响韩国市场的大门,这不得不值得韩国车企警惕。”

该人士认为,韩国企业内部的保守氛围,正是阻碍韩国汽车企业进一步创新的源泉,尤其是现阶段的韩资车企,仍然习惯于将失败的原因从公司外部来寻找;不过,公司外部因素影响再大,也不可能阻拦消费者的选择。只有韩国车企在关键时刻抱着决一死战的决心,进行大胆且及时的改革和思维转变,否则若仅满足于现如今的细微上升,韩资车企会被埋没于中国日新月异的汽车市场中。随着中国市场的竞争加剧,韩资车企需要与中国市场增加“沟通”,只有通过真正了解到中国市场所需要的汽车,才能够在严峻中国市场胜出。

声明:凡注明 “商导在线”来源的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商导在线”来源的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商导在线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