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自己减排还不够 供应链是否绿色或成大企业采购标准

相较于企业的自身运营,发生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其他间接排放,才是多数行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来源。
“环境大数据催生出的创新解决方案,正在帮助中外品牌的绿色采购走向规模化发展。”这一调查结论来自10月25日在京发布的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第五期年度报告。


CITI指数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合作研发,是全球首个基于品牌在华供应链环境管理表现的量化评价体系。

在本期评价涵盖的306个品牌中,苹果公司连续五年蝉联榜单首位,戴尔、李维斯分列二、三位。华为则是排名最高的中国内地企业,位列第21位。

该指数采用政府监管、在线监测、经确认公众举报、企业披露、环境审核等公开数据。

报告称,本期评估中,共有38个品牌在尝试生态链管理,使用网络化和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绿色采购管理效率的提升。

在国内外品牌的共同推动下,2458家在华供应商企业就整改与披露问题,和环保组织进行沟通,其中1206家企业通过独立第三方审核确认其整改合规,同比增长280%。

IPE主任马军表示,领先品牌已经能够将环境管理纳入采购标准,例如将生态环境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监管数据,以及公众投诉举报情况等多种数据纳入管理。

他表示,绿色供应链的广度在不断扩展。环境管理已延伸至化学纤维素纤维、化学染料助剂及其他化工产品、铝合金、特种钢、铜箔等更接近原材料的供应链环节,以及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和危险废物处置商。

“纺织业企业和IT企业,正在推动上游化工、金属加工等工业企业更加关注自己的环境表现。”马军说。

马军提醒称,中国企业在排放数据披露方面仍与国际先进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下一步需要推进有害物质、废水排放等信息的公开,特别是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的公开。”

当下,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日前发布的特别报告发出警示,人们需要进一步加快减排行动,控制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以避免更多因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

为加快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CITI指数在本期评价中深化了中外品牌推动供应链温室气体减排的评估。评估发现,相较于企业的自身运营,发生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其他间接排放,才是多数行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来源。

对此,苹果公司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在2018绿色供应链论坛期间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表示,苹果公司已将减排指标纳入供应商考核范围,并将继续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推广环境合规检索和绿色供应链实践。

葛越还表示,“2008年以来,苹果产品的平均能耗已经降低了68%。”截至今年,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营已实现100%使用清洁电力,包括办公楼、数据中心和零售店。还有23家苹果供应商承诺以100%的清洁能源进行运营,其中有20家供应商位于中国。

“到2020年,苹果公司和供应商将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超过4GW的清洁能源电力。目前,中国供应商承诺的2.8GW中,已有1GW完成并网。”葛越称,苹果公司最大的太阳能和风能项目都坐落在中国。

IPE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经理马莹莹表示,在本期评估涉及的品牌中,一半企业已设立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但只有17个品牌设立了供应链的减排目标。

她认为,品牌应该更多地从推动供应商量化和披露排放数据入手,政府也应加快推进企业级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监测报告与核查,为品牌创造条件。

本期评估中,环保产业首次被纳入评价,光大国际、三峰环境、中国天楹等垃圾焚烧企业入榜。

对于如何继续推进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报告建议,政府部门应推动企业落实信息披露,重视企业在绿色供应链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并将领先企业的良好实践推广到更难多行业。

IPE也建议,企业应更多使用数据化和网络化的方式开展绿色采购,并引导供应商企业关注并接入相关环境数据。金融机构则可以进一步关注企业的绿色供应链表现,为积极参与绿色生产和采购的企业提供更多融资便利。
声明:凡注明 “商导在线”来源的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商导在线”来源的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商导在线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