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将组建两大城市建设集团: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平台

  • 热点 • 2019-01-13
  • 来源:第一财经
  • 作者:林小昭
  • 浏览:749
  • 评论:0
现如今区域经济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区域里面的增长极的竞争,通过中心增长极的发展,集聚区域内最好的要素,才能够吸引人才,对接外部高端产业的落户,从而带动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
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做大做强城市平台,打造都市圈,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福建省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健全闽东北和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保护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措施提到,要支持以混合所有制形式组建闽东北和闽西南城市建设集团、开发区建设集团,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建设。由福州市、厦门市牵头组建“福建两翼发展投资基金”,带动多元投资主体,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等建设。

此外,将支持福州、厦门市分别牵头联合协同发展区其他市,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享成果”原则,整合优质科研力量,打造山海协作创新平台。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福建打造两大协同发展区,就是为了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最终就是要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现如今区域经济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区域里面的增长极的竞争,通过中心增长极的发展,集聚区域内最好的要素,才能够吸引人才,对接外部高端产业的落户,从而带动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

丁长发说,2017年以来,武汉、郑州、西安、杭州、长沙、成都、合肥等兄弟城市发起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同时都在努力做大做强城市平台,打造都市圈,提升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和对周边地区辐射引领带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福建如果继续走中小城市为主的发展策略,很可能就在未来的区域经济竞争,面临被边缘化的局面。

“福州和厦门前几年还在提控制人口规模,但实际上福州和厦门城区人口规模加起来还没一个武汉大。”丁长发说,福建的三大城市福州、厦门和泉州,三个城市经济总量加起来没有广州、深圳一个城市大。中心城市平台太小了,没有形成丰富的现代产业集群,导致吸引不了人才,甚至人才外流。一些知名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也将总部迁到上海,少部分到了深圳。

例如,2018年12月26日,上海青浦区西虹桥蟠中路北侧商地成功出让,由安踏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安踏,02020.HK)以8.06亿元竞得,楼面价9203元/平方米。安踏总部外迁迈出重要一步。根据出让文件,地块内需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并着力打造“单聚焦 多品牌”世界级体育用品企业总部。

在房地产领域,近年来崛起的一大波闽系房企,为了进一步做大,纷纷将总部迁至上海。包括中骏(01966.HK)、禹洲(01628.HK)、融信(03301.HK)、正荣(06158.HK)、阳光城(000671.SZ)上市闽系房企的总部已经纷纷外迁。

知名企业总部外迁,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福建的中心城市平台较小,对人才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引领能力不够。

在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中,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厦门,就被中央巡视组点名发挥经济特区引领带动作用不够。

对此,厦门市委提出,厦门将努力发挥经济特区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经济特区服务全局的使命意识。着力解决市委弘扬特区精神力度不大,干部队伍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高的问题,着力克服“小岛”意识。

丁长发说,面对强二线城市的激烈竞争,连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都在放松落户政策,吸引人才,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福州、厦门这些中心城市更应该要有紧迫感,要加快思想解放,提高服务意识,大力改善城市发展的软硬条件。

比如在硬件方面,通过组建两大城市建设集团、开发区建设集团,加快中心城市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平台。在软环境方面,通过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出台强有力的人才政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吸引人才流入,努力把自身生态环境、水资源等方面优势转化为真正的比较优势。
声明:凡注明 “商导在线”来源的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商导在线”来源的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商导在线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相关评论